长安网

省直网站
长安网群

当好护“薪”人 解决烦“薪”事 吴中精准护“薪”让农民工更安心

发布时间: 2024-12-31 文章来源: 作者:

“真没想,这才三天时间,我们的工钱就有了着落。感谢人民调解的方便快捷!感谢调解员的费心调解!这下我们也可以安心地继续工作了……”日前,在苏州市吴中区非诉讼服务中心,谷某等6人拿到人民调解协议和裁定书后连声道谢。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农民工留下了足迹、洒下了汗水,农民工权益保障也一直是社会和司法行政部门关注的重点。苏州市吴中区司法局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纠纷化解体系,推动涉农民工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当好护“薪”人,解决烦“薪”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与幸福感。

为提高农民工的“有纠纷,找调解”意识,吴中区司法局依托区、镇街、村居三级矛盾调处中心及社会治理网格力量,发挥微信公众号、“法润民生”微信群等阵地作用,定期推送劳动报酬、工伤保险等法律知识和法治资讯,及时上传普法视频、典型调解案例,满足农民工群体随时随地学法的需求。同时深入工地、企业、园区等农民工聚集地,重点宣传劳动合同、工伤赔偿、追索劳动报酬等与农民工群体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申请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索赔工伤等依法维权途径和方法。推广微信调解、网上调解、视频调解等线上调解方式,有效提高纠纷化解首选率。

近年来,吴中区司法局坚持“多元共治、协同联动”理念,依托“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建设,构建非诉解纷网络,切实加强多元主体的协同度。他们整合人社、劳动仲裁、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形成跨部门协作机制,提供咨询、受理、调解、司法确认、回访等全流程服务;会同法院建立“裁判式调解+示范调解”“调解+速裁”模式,适时申请财产保全措施,促成同类案件纠纷妥善化解;会同公证处进一步走深走实“诉前调解+赋强公证”解纷机制,切实保障矛盾双方权益,确保“案结事了人和”。

该局在吴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地设立“云审·融诉驿站”,畅通矛盾纠纷“信息共享、隐患共查、矛盾共解”等绿色通道,切实提升纠纷化解成功率。今年以来,吴中区共化解农民工讨薪群体纠纷10余批次,涉及农民工300余人,涉及金额600余万元。

为提高人民调解组织的专业度,吴中区司法局不断强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选聘经验丰富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特邀调解员,邀请法院速裁法官全程指导。他们积极推动实行“日常绩效+综合考核”队伍管理模式,打造“实战化”人民调解队伍。每年组织辖区调解员开展为期3天的脱产式集中培训,邀请市委党校教授、高校教师、法院法官等进行授课;每月开展不低于2次的远程线上调解专项培训,并将参训情况及培训考核结果与调解员年度考核挂钩。挂牌成立法院、劳动争议仲裁委、医患纠纷调委会、苏州城市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等实训基地,邀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周根泉、柏金泉、陈杰和人民调解能手等担任实训导师,切实帮助基层调解员提升理论水平,积累调解实践经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谷某等6人在石某承包的某住宅小区担任油漆工,被拖欠4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劳动报酬。石某当时向他们出具欠条,明确约定2024年7月10日前付清所欠劳务费,但后来以经济困难为由,一直未按约付款,甚至后来再也联系不上。谷某等人无奈之下找到吴中区非诉讼服务中心求助。

受理谷某等人的申请后,吴中区非诉讼服务中心第一时间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联系上石某。但石某称,多笔工程款没有收到,自己实在是没有支付能力。经过调解员的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石某同意筹措款项,谷某等人也体谅石某的难处,同意他分期支付劳动报酬。双方通过线上调解室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后,调解员依法向石某释明按期履行的法律义务,并为双方办理了司法确认手续,为后续追索劳动报酬提供了法律保障。

   
供稿:
责编: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