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网

省直网站
长安网群

全省法院执行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典型改革案例

发布时间: 2021-07-13 文章来源: 作者:

  苏州法院:

  全流程可视化监管促进规范文明执行 

  近年来,苏州法院在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基础上,坚持"机制创新"和"技术引领",全面推进执行管理体制改革和执行数字化转型,成功研发"两管一控"数字化执行系统,在纵向、横向两个层面实现对执行案件全流程可视化监管。纵向上,通过执行管理体制改革,苏州中院进一步统筹全市执行资源,实行关联案件集中管辖、执行事务属地办理,借助数字化执行系统常态化开展提级执行、交叉执行、协同执行、移交处置权、参与分配、协助执行等事项,同时辅以信访督办、质效通报、单独考核等手段,有效监督执行权运行。横向上,在执行指挥中心下设事务中心和监管中心,落实"定岗、定责、定人、定标准、定时限"要求,集中办理辅助事项、提供技术服务、履行管理职责,彻底打破"一人包案到底"传统办案模式。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材料及时扫描并纳入电子卷宗,执行业务全部网上办理、网上流转、网上留痕,各执行团队实时共享电子卷宗,各团队及成员可同时开展工作。承办法官通过"派单"方式向各专业团队辅助人员发出事务指令;辅助人员根据"任务清单"统筹安排工作,线上反馈结果;院局长、管理专员对财产查控、案款发放等重要流程节点实时予以催办提醒;当事人通过流程节点变更短信、执行110微信服务号等渠道,及时了解案件进展情况,主动维护合法权益。

  2019年以来,苏州法院共计执结案件282328件,执行到位金额580.42亿元,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较2018年缩短36.8天,进京执行信访案访比、赴省执行信访案访比大幅下降,执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苏州法院执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曾三次获得最高法院周强院长批示肯定,"一体两翼"切实解决执行难苏州方案获评苏州市改革创新"特别奖"二等奖。

  徐州法院: 

  打造执行案款发放安全通道、绿色通道 

  徐州法院紧紧依托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迭代升级,强化执行案款管理,探索形成"清底数、补短板、建机制"工作法,逐步建立健全执行案款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严格落实"一案一人一账号"制度,配备执行案款管理专员,对全市两级法院执行案款进行动态管理,定期分析通报;完善"五级审批把关"和"线上线下双重审批"机制,规范执行案款发放流程;建立执行局与财务室月对账机制,落实执行案款审计通报制度,确保执行案款底数清晰、进出有据;对具备法定事由未发放执行案款,分类建立工作台账,逐案标注成因。制发《关于全市法院执行案件快速办理的标准化流程指引》,明确执行案款应3日内确认、7日内结算、2日内审核、10日内发放的流程,提高案款发放效率。建立案款交接机制,经办人调离执行机构的必须完成交接手续,必要时启动离岗审计。与市财政局共同制定《关于加强无法发放的执行暂存款及其他案款管理的意见》,对暂不具备发放条件的执行案款移交同级财政统一管理。

  截止2021年6月,全市法院共上缴同级财政2116笔、1.8995亿元。上线《费款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执行案款到账后,自动将案款到账信息推送至承办人、申请执行人,向当事人实时公开执行案款情况。研发上线《一案一人一账号自动生成与核验系统》,实现执行案款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计发放执行案款15719笔、44.21亿元,切实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南通法院: 

  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确保执行不留死角 

  近年来,南通中院狠抓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实体化运行,找细找准"854模式"迭代升级与辅助线下强制执行的结合点,有力促进执行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全面推动执行工作体系和执行工作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分借助执行指挥中心"决策分析、舆情监测、视频会商"等功能模块,有效发挥执行指挥中心"最强大脑"作用,实时动态掌握重要数据、难点热点,为针对性的开展协同、集中执行活动提供决策分析。研发拓展辅助模块各项功能,对案件全流程办理情况进行提醒督办,特别是控制措施届满预警提示、财产处置节点期限到期提醒、审限分类预警提醒等功能,方便执行法官及时采取行动,防止贻误时机。以"完成一个节点、公开一个节点"为要求,以"系统自动推送为主,执行法官手动点击发送为辅"的思路,依托"854模式",研发集约化南通支云执行公开系统,系统上线以来,向当事人推送各种案件信息195626条,执行工作更加阳光、透明。与公安、不动产中心建立信息共享和查控协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财产查控无缝对接,有效提高执行案件办理效率。

  今年以来,南通中院组织全市法院开展涉农民工工资、"三费"纠纷、知识产权、环境资源等案件集中执行行动,与基层法院开展"视频联合接访"、异地协同执行,顺利执结一批骨头案、钉子案。同时,依托"案款管理"等可视化监管平台,实时抓取执行款到账情况,定期开展案款清理、发放活动,春节假期前全市法院共集中发放执行款2621笔、5.01亿元;今年元宵节集中发放730笔、1.07亿元;清明节集中发放1528笔、1.23亿元;五一节集中发放1088笔、1.61亿元;6月3日,在全市法院执行款集中发放日活动中,共发放案款473笔、1.22亿元,当事人满意度、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南京市秦淮区法院: 

  打造执行事务中心 实现"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秦淮法院以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迭代升级为契机,本着便民、高效、快捷的理念,将执行当事人初次接待、集中接待执行来访、网络拍卖辅助工作、繁简分流管理、终本案件管理融入执行事务中心,打造"全流程 一站式"服务模式,高效解决当事人"急难愁盼"问题。提供"多端立案"服务,集中进行初次接待,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网络端、诉讼自助服务终端或人工端进行立案、首谈,缩减当事人时间成本。2021年1-6月,首次执行案件立案3915件,平均每天立案35件。根据初次谈话内容和查控结果实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设立快执团队,负责办理简易案件,设立一次性有效执行团队,对采取四个一次性措施后的小标的案件及时做终本处理,有效提高执行案件办理效率。建立集中接待制度,将法官日常接待、局长集中接待有机衔接、相互补充,设置集中接待执行来访与集中接处举报电话的场所,5位局领导轮流坐值,集中接处百姓来访,同时,事务中心公开所有办案人员姓名、联系电话及办公场所,便利联系法官。设置辅拍中心,三家辅拍公司根据法官指令,集中办理拍卖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加快财产处置变现速度,2021年1-6月,秦淮院案拍比3.12%,居南京市第一,上传拍品617件,成交金额5.23亿元,群众司法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秦淮法院推行律师参与执行工作机制,在事务中心设立"律师参与执行工作站",50家律所的志愿律师轮流坐班参与执行工作。今年1-6月,参执律师为178名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86次,参与化解信访投诉7起,参与集中执行活动10次。

  无锡市锡山区法院: 

  全流程无纸化办案促进"阳光执行" 

  "无纸化执行"是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迭代升级的重要内容。无纸化办案模式下,纸质卷宗同步扫描生成电子卷宗后归入"中间库"统一管理,执行干警不再接触纸质卷宗材料,直接通过设备终端查看使用电子卷宗,从而实现执行案件全流程网上办理和网上流转。

  无锡锡山法院积极探索无纸化执行办案新模式,突出数据采集、节点管控和现场同步三大功能,执行工作水平获得显著提升:一是信息公开更透明,当事人可随时查询案件信息。执行案件信息由中间库统一储存管理,案件当事人可随时申请对可公开信息进行查阅。案件信息随案生成、电子数据即时共享,当事人不用再找承办人查阅纸质卷宗,中间库调取电子数据后即刻展示,信息查询方便快捷。二是双向传输提质效,承办人可同步对接中间库数据。为执行人员配备移动办案终端pad和便携式打印机,执行人员外出执行时通过移动pad与中间库数据对接,可以实时查阅并展示实体卷宗内容、拍摄现场执行过程并实时回传,还能现场制作笔录及生成文书,执行案件办理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办案过程更加高效透明。三是动态监测全流程,院、局长可实时监督办案过程。自主研发"中间库采集软件"和"中间库运行监管系统",不断深化"无纸化"运行实效。运行监管系统将法定审限分割成数个时间段,进一步细化管理节点,捕捉到实际办案进度和时限规则不匹配时,判定案件进度异常,自动向院、局长推送预警信息,为院、局长强化监督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无纸化执行办案模式实现了执行信息公开、办案用时压缩、监管更为有力的目标,锡山法院执行质效得到进一步优化。2021年1至6月,锡山法院结案数量比去年同期上升21.29%;结案平均用时67天,同比去年缩短38天;执行完毕平均用时33天,同比去年缩短24天,案件执行效率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徐州市泉山区法院: 

  "一次有效执行"跑出执行加速度 

  为进一步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缩短执行周期,泉山法院根据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迭代升级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执行机制改革,对执行案件实行繁简分流,成立"一次有效执行"团队,专门负责办理标的在15万元以下案件。"一次有效执行"团队按照"法律讲透,压力给够,措施到位"的原则,对约占70%的简易案件实行快执,大大缩短执行周期,提高实际执结率和执行到位率,实现简易案件高效执行、复杂案件精准执行。

  泉山法院"一次有效执行"是在众多的执行措施中,找到最便捷高效的执行方法,确保案情一次性了解、财产状况一次性查明、法律义务一次性告知、违法后果一次性释明,从而实现执行工作快速高效。"一次有效执行"团队在指挥中心线上查控的同时,注重传统的线下查控、现场搜查和拘传。对于传唤不到的被执行人集中采取拘传、搜查措施,督促被执行人当场履行完毕义务;未当场履行的一律拘传到法院,通过法律释明及有限施压,促使被执行人尽快履行;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及时采取财产处置措施,杜绝拖延分期履行;针对拒不报告财产、虚假报告财产、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坚决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一次有效执行"实现对被执行人财产查控全覆盖,对具备条件的案件集中采取搜查、拘留等强制措施,建立简易执行案件高效办理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执行效率。去年以来,泉山法院"一次有效执行"团队执结案件3586件,占首执案件的67%,执行完毕率45%,平均结案用时21.5天。

  泗洪县法院: 

  提升财产处置效率及早实现当事人权益 

  泗洪法院认真落实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要求,坚持"有财尽处"原则,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强化网络司法拍卖管理,提升财产处置效能,网络司法拍卖工作一直处于全省前列。2020年度,泗洪法院共计拍卖各类标的物1256件,成交率达84.8%,成交金额3.77亿元;今年截至6月26日,泗洪法院拍卖各类标的物452件,成交率达78.09%,成交金额0.79亿元。首先,强化制度建设,细化财产处置流程,对财产查控、合议、评估、拍卖、交付、卷宗流转等重要环节进行规范。充分利用资产处置智槌、一键上拍等系统,提高拍卖标的物定价及上拍效率。其次,强化网拍工作管理,加强对网拍公司派驻人员的指导、培训及考核,提升拍辅人员业务能力。通过与当地知名广告公司加强合作,精心制作拍品宣传资料,通过法院微信公众号、城区主干道户外大屏、城区各大银行网点等多种渠道推送拍品,扩大宣传受众面,提升拍卖成交率。第三,强化外部联动机制建设,加强与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税务等部门联动合作,搭建拍品询价平台,快速办理询价、缴税、过户等工作,有效提升法院拍卖公信力。在财产处置中,针对流拍且申请执行人不愿或不能抵债的财产,探索运用强制管理措施,通过出租或委托经营管理等多种方式,将租金或经营收益用于履行债务,最大限度挖掘财产价值,取得良好效果。

   
供稿:
责编:王志高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长安网